關閉
SI-logo-black-png.png

盈信投資長期以來代表我們的客戶管理投資組合,並持有某些公司的股份超過20年。盈信投資於1988年開始他們的第一個投資策略。

了解更多

2025年各類資產的前景如何?

2025年各類資產的前景如何?

2024年多國舉行大選,同時全球通脹及經濟增長引起關注。踏入2025年,市場波動將繼續是常態。

縱然宏觀經濟失衡情況大致緩解,而且市場預期央行放寬貨幣政策,未來一年的投資市場應會充滿波折。2025年,特朗普將展開第二個任期、地緣政治風險持續及環球貿易關係倒退形成複雜的局面,加上多項廣泛的結構性主題,包括人工智能迅速發展及能源轉型,均對投資者的佈局構成影響。

另外,雖然政府對氣候危機的關注將轉移到通脹及能源價格上,但投資者仍會專注與投資組合企業積極展開交流,討論各項環境、社會及管治因素。

在新一年來臨之際,首源投資的資產類別專家對明年有何期望1呢?

聚焦美國市場

市場將密切留意美國及聯儲局的措施,這些因素將是未來通脹及利率走勢的關鍵。

RQI Investors投資主管David Walsh博士表示:「我們可以肯定,美國大選結果將加劇動盪,市場亦將迎來全球貿易往來受阻及通脹再次升溫的實際風險。」

亞洲固定收益主管符昌偉補充:「對於聯儲局能否借助減息確保美國經濟軟著陸,市場維持兩極的看法。我們認為,任何利率下調措施均有一定時間的滯後,過去數年的加息將繼續對經濟造成影響。」

符續稱:「預期全球經濟疲弱,按照目前的估值水平推算,避險情景可能迅速發生,屆時市場的減息預測將重返300至400個基點的歷史水平,導致利率大幅反彈。」

「美國大選及其他地緣政治事件或會引發更明顯的波動,使我們需要採取靈活的方針,以管理存續期及貨幣投資。鑑於經濟增長放緩及信貸週期邁向尾聲,我們強調有必要靈活地管理策略持倉。」

如何在股市動盪中尋找機遇

Walsh博士預測經濟可能放緩,特別是在政策不明朗及政局不穩定的情況下。他說:「基於我們面對的市場及政治風險,整體經濟恢復強勁增長週期的機會較低。」

「因應以上情況,投資者應會如過往一樣,從高風險及低質素的增長股轉投較具防守能力的優質股。在此環境下,價值投資風格的表現理想,尤其是RQI傾向投資的較高質素價值股。」

Walsh博士進一步指出,中國於2024年下半年推出刺激方案,其後市場發現有關措施可能是徒勞無功,導致澳洲股票市場出現波動。他認為,國家內部的財政及貨幣政策或能發揮作用,而且在計劃經濟體內的效果更佳,不過風險依然偏高,而澳洲的經濟發展與此息息相關。

澳洲增長型股票主管Dushko Bajic預測,來年經濟溫和增長。他表示:「明年的預期信貸增長達到5%,本地經濟的預測實際及名義增長率分別約為2%及5%。我們估計,利率將維持穩定或輕微下降。」

「貿易條件及生活成本壓力的不利因素限制經濟增長,但我們相信蓬勃的勞動市場、淨人口遷入及正面的財富效應能夠抵銷負面影響。」

Bajic指出,審慎挑選股票的投資者仍佔優勢。「主動型基金經理將延續2024年的做法,繼續審慎分析企業的基本面,以找出股票市場的大贏家,而非特別易受利率影響的股票。」

「個別企業針對公司及整體經濟的生產力問題,積極尋找解決方案,這正正造就了投資機會。我們繼續專注發掘能夠『自行發展』的企業,該類公司毋需依賴利率下調支持業務發展,或借助整體通脹帶動價格上漲,也能創造可觀的收益及盈利增長,而且投入資本回報亦具備相當吸引力。」

亞洲經濟體展現韌性

符昌偉表示,亞洲經濟體繼續穩定發展。

「預期通脹緩和及基本面維持健康,將持續為亞洲經濟體及貨幣帶來利好因素。」

他亦指出:「儘管地緣政治風險居高不下,亞洲經濟體卻展現出色的韌性。科技升級週期的增長前景有利個別經濟體,惟我們也留意到,由於中國經濟放緩以及其他地區的需求停滯,因此以出口為主的經濟體出現疲弱的跡象;我們預期有關趨勢將會持續。」

符昌偉說:「考慮到亞洲經濟體不斷向全球經濟價值鏈上游移動,我們依然對該區的長期增長前景抱有信心。我們的投資組合已經準備就緒,隨時應付投資所在地區及全球的熊市。我們亦確保投資組合充分分散,並傾向買入優質企業,特別是具備流動性及韌性的發行人,以便抵禦全球經濟硬著陸的影響。」

人工智能飛速發展

今年,人工智能發展繼續震撼股票市場,包括Alphabet、亞馬遜(Amazon)、Apple、Meta、微軟(Microsoft)、Nvidia及Tesla在內的科技七雄成為焦點所在。然而,投資的機遇遠遠不止於此。

Walsh博士指出,人工智能發展持續加快。他指出:「科技進步的速度前所未見,特別是ChatGPT及Claude等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及Microsoft Copilot等工具帶來大量機會,其潛力難以評估。不過,大家所討論及期待的經濟生產力改善方案,大多與加快現有工作流程相關,而非帶來新的工作方式。」

「市場對人工智能的極高期望,未必能夠在現實中達成,或實際效果遠遜於預期,這確實存在風險。人工智能必須帶來重大及明顯的潛在正面效益 - 主要圍繞現有及全新工作的生產力提升。」

Walsh博士表示:「RQI Investors留意到人工智能的應用機會無處不在,但一如以往,推動我們持續研發是我們對經濟狀況的見解;人工智能本身並非關鍵,人工智能及其他先進工具只輔助我們的研發工作。」

 

數碼轉型推動能源需求,有利實質資產

人工智能迅速發展及數碼轉型,同樣支持實質資產需求。

房地產證券主管Stephen Hayes說:「數據中心行業持續領導數十年來最重要的巨大浪潮,原因是數碼轉型及人工智能需求加速,為行業帶來穩定的需求及更高的定價能力。新建的數據中心難以取得足夠的電力,有助提高行業的進入門檻,應能促進租賃增長。」

他稱:「數據中心是支持數碼經濟發展的關鍵,如今供需失衡,該類資產的經濟敏感度較低,因此我們看好這些物業的中長期表現。」

Igneo Infrastructure Partners(Igneo)合夥人兼澳洲及紐西蘭主管Danny Latham指出,大量資金從傳統公用事業及交通運輸資產轉移到「基建2.0」資產,有利能源轉型及數碼經濟的宏觀主題正面因素。

Latham表示:「在各項利好因素帶來的重大機遇下,我們堅信採用由下至上的方針建設基建資產,便可創造投資價值。數據中心及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大型市值企業交易估值偏高,反映市場假設企業將能實現增長,猶如增長已在當下出現。」

「在2023年收購US Signal時,我們採取『買入後建設』的策略。為了推動創造價值的增長,我們重整公司的管理團隊,並向企業注入資金,包括將US Signal擁有的數據中心數目從原來的10個增加至16個,以拓展北美洲的業務版圖。」

他指出:「我們亦留意到,能源轉型為全球帶來吸引的機遇。Atmos Renewables便受惠於該項趨勢,而且是我們推動企業發展的好例子。現時,該公司已經成為澳洲第五大的可再生能源供應商。」

與此同時,美國受規管公用事業公司也迎來了強勁的增長動力。全球上市基建主管麥文爾(Peter Meany)稱,在經濟增長、數據中心的需求及人工智能發展趨勢下,電力需求熾熱,為公用事業公司帶來穩定的銷售、資本開支及盈利增長。

「美國及其他地區的公用事業公司開始採用『集各家大成』的發電方式,他們繼續發展可再生能源,並興建更多天然氣發電廠、延長燃煤及核能發電廠的使用年限,以及重啟核能發電廠。」

麥文爾表示:「我們未有發現需求減少的跡象,預期在2025年及往後時間,需求將能維持旺盛。基於上述情況,美國公用事業公司的長期每年盈利增長率料將大幅上升,從介乎4%至6%增加到介乎5%至8%。雖然歐洲同業未見同樣受惠,但我們估計有關主題最終能為歐美企業的盈利帶來利好因素。」

收費公路的不明朗因素減少

在全球上市基建資產方面,2022年至23年的交通量從偏低水平有所回升,故此與通脹掛鈎的收費公路表現不俗。不過,於2024年,生活成本壓力備受關注,企業上調公路收費,令市場擔心政府可能出手干預。

麥文爾提到,澳洲收費公路公司Transurban經營的悉尼路網可能面對政治風險。此外,法國同業Vinci表現落後,原因是投資者憂慮民粹主義的政黨日益獲得支持,而且有消息指政府考慮提高企業稅。

他稱:「因應有關情況,收費公路行業的估值倍數下跌至極為吸引的水平。然而,參考過往經驗,縱使政策噪音可能不時影響收費公路公司及其股價,收費公路行業通常都能擺脫頹勢,長遠維持穩定增長。」

「我們相信,收費公路行業能夠延續卓越的往績,保護路網特許經營權及適用收費框架帶來的經濟價值。」

展望未來,麥文爾認為目前的股價已經反映大部分政治風險,相關憂慮有望消退。

「我們期望,投資者將於未來一年迎來機遇。在企業的估值倍數下跌後,收費公路行業的基本面維持穩健。企業按照通脹上調公路收費,對需求的影響微乎其微。企業的經營槓桿偏高,證實有利盈利增長。過去數年,企業亦改善收費公路網絡,應為交通量帶來進一步增加的空間。」

長者住屋的利好因素支持房地產行業

Hayes稱,於2023年底至2024年初,貨幣政策開始出現變化,不單有利房地產市場,更為上市房地產投資帶來可觀的回報。2025年在即,他仍然看好主要必需品板塊,例如長者住屋市場。 

「長者住屋市場的房地產基本面維持穩健,經營淨收入增長繼續領先其他行業,而且物業佔用率及租金大幅上升。美國的長者住戶以80歲及以上的人士為主,他們的增加速度是平均人口增長的四倍,可見人口老化形成強大的利好因素。另外,該類住屋的供應偏低,意味著未來數年的長者住屋需求將持續增加,可進一步支持長者住屋市場發展。」

環境、社會及管治議題的綜合應對方針

全球責任投資主管Kate Turner表示:「我們需要改變思考的方式,從單純地聚焦於環境、社會及管治因素,改為採用更綜合全面的應對方針。環境、社會及管治問題在本質上互有關聯,如果只獨立解決一項問題,可能會阻礙其餘兩項的進展。有見及此,投資者日益需要考慮所有與可持續發展相關的重大投資風險及機遇。」

Turner續稱:「例如,在進行報告時,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參考自然相關財務披露工作小組的建議,而該等建議正是11月舉辦第16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時的重點議題。問題是,不少公司忽略了與人權相關的非預期風險,而且風險有所加劇,特別是對原住民及本地社區造成的風險。」

最近,First Sentier MUFG可持續投資研究所發表名為 「自然相關披露狀況(只提供英文版)」的文章,當中反映企業對有關問題的輕視。該文指出,儘管大部分(60%)參與評估的企業已披露自然相關議題的現有及財務影響,但他們大多未有展示足夠證據,以證明在評估及管理自然相關議題時,他們全面融入了與原住民及本地社區的交流。

Turner總結道:「在考慮環境、社會及管治因素時,投資者需要分析眾多關連交錯的風險及機遇,而自然環境與人權問題之間的關係僅為其一。如果投資者將關注的範圍擴大,他們便能與投資對象展開更有意義的交流,最終作出更好的知情投資決定。」

我們的團隊最重視哪些環境、社會及管治議題呢?

首源投資及其聯營品牌一直明白責任投資的迫切性,並積極與投資對象及整個行業合作,從而推動正面變革。

澳洲增長型股票團隊的環境、社會及管治主管Kristen Le Mesurier表示:「於2024年,氣候變化可能繼續是投資者最為關心的環境、社會及管治議題。不過,他們的焦點將落在企業排放及轉型參與,而非各項指標及制定目標上。目前,上市企業正為2025年1月1日生效的氣候披露新規定作好準備。我們預期,在2025年,投資者將能從眾多澳洲上市企業手上取得更詳細全面的氣候報告資料,不再局限於大型企業或排放量較高的公司。」

Le Mesurier亦同意Turner的看法,她認為投資者逐漸重視企業與原住民擁有者的關係,並關心企業文化問題。

她說:「自2020年尤坎峽谷(Juukan Gorge)被摧毀後,澳洲大型礦業公司紛紛與原住民擁有者群體重新磋商土地使用協議。然而,至今為止,企業的焦點主要落在保護物質文化遺產上,包括文物、聖地及壁畫。對於原住民來說,非物質文化遺產及水源管理同樣重要。在2025年,我們期望企業在相關問題上更加重視與原住民擁有者的關係。」

Le Mesurier總結指:「整體上,我們看到企業對環境、社會及管治中的社會議題更感興趣,原因是他們明白,未能善待員工、客戶或其他持份者,可能導致監管機構介入或聲譽受損,以致企業表現受到嚴重影響。當局通過有關社會心理安全的新法例,加上澳洲企業全面披露性別薪酬差距,有助促使投資者重新留意企業的文化。」

自2021年起,Stewart Investors專注監察衝突礦石的開採及貿易問題。衝突礦石來自出現武裝衝突及人權侵犯問題的地區,例子有錫、鉭、鎢及金等。該類礦石廣泛用於多個行業,包括電子產品、汽車、航天及珠寶行業。

於2021年,Stewart Investors成立企業交流協作組織,其利用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平台,嘗試改善行業披露水平及提高供應鏈的可追溯性標準。截至該年末,我們吸引了160間簽約機構,資產管理規模達到6.5萬億美元。於2022年,Stewart Investors亦與責任礦石倡議(Responsible Minerals Initiative, RMI)建立關係。該組織是全球最大的礦業及電子產品行業組織,旨在為成員企業提供必要的工具及資源,協助他們作出負責任的採購決定。

今年,Stewart Investors成為首間加入責任礦產保證倡議(Initiative for Responsible Mining Assurance, IRMA)的投資管理機構,參與應付全球對礦業營運履行更大社會及環境責任的要求。

Stewart Investors高級投資分析師Chris McGoldrick稱:「在各行各業中,責任礦產採購都是企業及投資者的必然策略。透過加入責任礦產保證倡議(IRMA)等組織,並與他們合作,我們將能凝聚一眾持份者,利用集體行動推動進步。」

McGoldrick解釋:「未來一年,我們將專注於三大範疇,包括吸納更多機構參與我們的企業交流協作組織、鼓勵更多投資者加入責任礦石倡議(RMI)及責任礦產保證倡議(IRMA),以及繼續與半導體企業交流,特別是亞洲及日本企業,從而改善他們對衝突礦石供應鏈可追溯性的披露及管理方法。」

Latham提到,Igneo已圍繞責任投資訂立五項最低標準,並打算向所有投資組合企業推行。他們持續關注的範疇包括健康及安全、環境、多元化、管治及僱員交流。

他更指出:「社會重新思考淨零排放的定義,我們留意到投資者在能源安全及可靠性方面採取更務實的態度。」

「我們亦看到各項主題融合,基礎設施為結構性趨勢提供支持。例如,數據中心是耗能及耗水量最高的基建資產,因此該類企業日益尋找可再生能源及水源。」

Latham表示:「我們預期有關水源的風險及機遇,將成為投資者需要考慮的長期主題。此外,氣候變化將繼續造成不穩情況,突顯基礎設施維持穩定運作及韌性的必要。」

1 請注意,若干投資策略未有向所有地區或所有投資者提供。

免責聲明

本資料所載只屬一般性資料,並不包括亦不構成投資或投資產品建議。有關資料來自首源投資(「首源」)認為可靠的來源,而且在發表本資料時為準確的資料,首源並無就有關資料的中肯、準確、完整或正確作出明確或隱含的聲明或保證。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首源、其任何聯營公司、任何董事、主管人員或僱員概不就任何因使用本資料而直接或間接引致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本資料僅供一般參考,並不可視為提供全面的資料或特別建議。本資料所述意見為發件人在發表報告時的觀點,並不一定為 首源的觀點,並可隨時予以修訂。本資料並非銷售文件,且不構成投資建議。未取得具體的專業意見前,任何人士不應依賴本資料內容,及 / 或有關資料所載的任何事宜為行事基礎。未經首源投資預先同意,不得複製或傳閱本資料的全部或部分資料。本資料只可於符合相關司法管轄區的適用法例下使用及 / 或收取。

本文對具體證券的提述僅供說明用途,不應視成建議買賣有關證券。本文提述的所有證券可能或可能不會在某時期成為首域盈信資產管理基金組合的部份持倉,而持倉可能作出變動。

於香港,此資料由首源投資(香港)有限公司發行,並未經香港證監會審閱。於新加坡,此資料則由首源投資(新加坡)發行(公司註冊號碼 : 196900420D)。此廣告或資料並未經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審閱。

首源投資,首域盈信資產管理,盈信投資,RQI Investors 及 Igneo Infrastructure Partners 是首源投資(香港)有限公司的商業名稱。首源投資 (註冊編號 53236800B),首域盈信資產管理 (註冊編號 53314080C),盈信投資 (註冊編號 53310114W) ,RQI Investors (註冊編號 53472532E)及 Igneo Infrastructure Partners (註冊編號 53447928J)是首源投資 (新加坡)的商業部門。首源投資 (香港)有限公司及首源投資(新加坡)是首源投資投資管理業務的一部分,該公司最終由全球金融集團三菱日聯金融集團 (“MUFG”) 擁有。首源投資在不同司法管轄區內有多間公司。

MUFG 及其附屬公司對本資料包含的任何聲明或信息概不負責。MUFG 及其任何附屬公司均不保證本資料中提及的任何投資或公司的業績或履行償還資本。本資料中提及的任何投資並不是對 MUFG 或其附屬公司的存款或其他負債,而投資存在投資風險,包括收入和資本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