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in investment: promise or threat?

AI在投資中的應用:是前景或是威脅?

AI在投資中的應用:是前景或是威脅?

人工智能(AI)正迅速滲透至人類各個領域,投資亦不例外。對投資者、顧問及資產管理專家而言,現在正是重新審視 AI 所帶來的實際及潛在影響的關鍵時刻 - 把握機遇、應對新風險,兩者並行。

RQI Investors(前稱為Realindex Investments)的投資主管David Walsh發表專題報告,深度剖析AI現時及未來對投資模式的衝擊,以至尋找、落實及管理投資的方法。

並非所有機器學習都等同於AI

在這份摘要中,我們將AI廣義定為「機器能夠執行通常與人類思維相關的認知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AI都建基於,人們熟悉的機器學習技術 - 例如推送資訊的演算法,或是監測市場並自動下單的交易程式;然而,並非所有機器學習都可稱為AI。事實上,AI的特點在於其擁有更多細膩的「人性」及「認知」元素,令機器能夠按照輸入的資訊與規則,透過内部建立的連結推導並主導最終輸出的結果,從而「作出決策」。

AI將如何改變我們投資方式 – 八大影響範疇

David Walsh的文章重點分析了AI影響投資的八大關鍵領域,並進一步劃分為「個人」及「機構」兩大層面。

透過前瞻預測、密切監察及適當應用AI技術,RQI Investors專注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發揮最大優勢,為客戶的投資帶來正面影響。

AI於建議及個人投資的應用

1.    AI能否推進平等化?提升金融知識

近年澳洲社會的金融知識水平持續下滑,女性及年輕一族的金融知識更明顯落後1。公眾的金融知識不足,加之網上「理財」資訊氾濫,使人們更易誤信錯誤內容或被誤導,遊戲驛站(Gamestop)事件及加密貨幣泡沫便是典型的例子。

AI正好為扭轉這一困境帶來了新的轉機。尤其是現時不少金融科技已獲得新一代的廣泛使用。舉例來說,多達20%青年人已使用自動儲蓄工具,逾50%年輕人持有某類投資2。此外,隨著數碼助理的普及及亦有助克服怯於顯露無知的心理障礙。

在這些機遇面前,短期內要真正善用 AI 來提升金融知識,最大的阻礙可能是學校遲遲未能將金融知識納入為核心課程。

2.    減輕繁瑣工作,顧問專注業務發展個人化服務:AI在建議及分析的應用

AI正在逐步改變顧問提供建議的方式。AI能夠大幅減省時間與人力:由行政處理、報告撰寫、客戶溝通,到追蹤法規更新、協助客戶開戶及投資組合重新平衡等,更可根據顧問與客戶的需要作出個人化設定。

顧問可把心力專注於諮詢的核心 - 以人為本。畢竟現階段AI功能廣泛,但在深度與個人化方面仍有明顯限制。即使經過多次嘗試,AI仍未能融合深厚知識及客戶的個人化需求,難以提供真正度身訂造的建議。

另一方面,不少人亦對AI抱持懷疑態度,尤其於年齡層越高的顧問及客戶情況更為明顯。正如某位資深顧問所指出:「在市場低位時,AI很難阻止客戶恐慌性拋售資產。」由此可見,AI技術尚未足以取代真人服務。

然而,對於顧問來說,AI帶來的最大機遇,在於是能釋放時間與資源,提升客戶互動的質與量,並推動業務發展,同時減輕日常行政與合規工作的負擔。

3.    AI選股及買賣:仍停留於交易層面

縱然市場上交易應用程式愈來愈多,但真正融入深度AI者卻不多。該類應用程式主要是在易用性及收費吸引用戶,而非依靠研究或建議的智能化來突圍。值得注意的是,個別應用程式提供傳統金融服務,並強調人性化互動及全面理財服務的重要性,多於標榜純科技或AI主導。

AI於機構投資的應用

4.    釋放更多時間進行研究及創造價值:自動化編程及報告

在機構投資方面,AI可以按照預先設定的篇幅、細節及重點,快速整理大量市場資訊與研究內容,讓基金經理騰出更多時間專注於更具價值的工作,例如深入研究分析。

以澳洲儲備銀行發表的《2023年8月貨幣政策聲明:經濟展望》為例,該份報告全文共3,600字,AI僅用4秒便能將其濃縮成200字的摘要。

AI編程技術亦為用戶節省大量時間。 Chat GPT這類能根據自然語言迅速準確地寫出程式碼,使用門檻亦大幅降低 - 例如輕鬆用程式碼繪製圖表或追蹤任何數據(如通脹)。

不過,所有AI輸出的結果質素均取決於輸入的數據質素及權重(即用於引導決策模型的邏輯關聯)。特別是現時可以選用的AI均屬於公開通用技術,因此可能無法進行細緻、準確及深入的思考。話雖如此,我們相信未來市場上將會出現更高階的選擇。

5.    透過識別規律模式及建立主題模型,發掘隱藏的Alpha機遇

無論事物之間是否存在關連,人類天生傾向尋找規律模式。在此過程中,人類認知偏誤造成的影響亦相當明顯。

AI不僅能避開這些認知偏誤,還能以更大規模、更快速度地捕捉與分析數據。AI分析的覆蓋範圍可以超越人類傳統分析的範疇,能識別不同主題、群組或資料之間的關聯,從而能發掘出以往難以察覺的Alpha源頭。

RQI Investors運用上述方法分析同類企業及網絡關係,成功鎖定具潛力的Alpha收益來源。下一步我們將善用AI優勢,尋找及探索更深層的隱性連繫。

6.    從雜訊中找出有價值的資訊:自然語言處理及總結非結構化數據

眾所周知,AI能快速整理及分析結構化金融資訊,例如報告、市場價格及成交量。

然而,不少金融資訊均屬於非結構化數據,即所謂的「另類數據」,例如文字報告或新聞、圖片、銷售點甚至天氣數據,而該等數據均對投資表現及前景產生重大影響。AI在這方面尤其是自然語言處理(NLP)技術能發揮意想不到作用。

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可從新聞、發言紀錄、監管報告及其他來源3,4提取有用訊息,並分析背後的意圖、關注事項及市場氣氛。例如,透過辨別企業行政總裁(CEO)或財務總監(CFO)的情緒或語氣,可能有助評估企業的未來股價或盈利走勢。

RQI Investors已應用NLP技術,結合特定領域的的詞彙庫及正面或負面語意關鍵字。藉此訓練AI辨別細緻的語言特徵,從而預測企業表現或前景。除了書面文字及圖片外,AI還能分析文字記錄中的「即時」發言內容,包括業績發佈會上的問答環節或電話會議等的互動場合。

語言細節分析的例子:

  • 「拉布」訊號:管理層冗長的發言
  • 模糊訊號:管理層用語過於複雜
  • 情緒或語氣訊號:從事先準備的發言稿及自由發問環節中分析管理層的的信心與態度

7.    交易演算法:自動化的靈活應變及適應能力,惟仍有進步空間

傳統的交易演算法僅圍繞目標函數及其他自設準則運作,例如「最大化利潤」或「最小化淨風險」等要求5。儘管非AI模型相對簡單,但在結合AI後,系統將能處理更多變數,並即時從新聞或訂單流中吸收資訊及調整策略。

AI交易演算法不單能夠自動調整及重新決定數據來源的比重,更可在運作或訓練過程中作出調整邏輯及持續優化。

因此,AI能建立更精細靈活的交易平台,以適應不同環境及市場情況。不過,該類平台的運作難以監控及解讀,而且高度依賴歷史數據,以致表現受制於平台質素。

8.    投資組合優化:應對複雜挑戰

在市場或投資組合的運作「符合預期」時,以傳統的人工方式構建投資組合往往表現良好。然而,當市場出現「異常」波動時,採用AI構建方式的優勢便能真正發揮作用:更迅速地運算,更靈活的視角分析數據,特別是針對複雜難題進行分析。

預測回報或Alpha誤差便是傳統投資組合的優化技術中最棘手的問題。而AI 則可以透過持續學習,哪些回報預測最易出錯,再透過序列式訓練,逐步提高模型處理數據異常或誤差的能力。

AI將成主流

AI 在投資領域的應用,已證明能夠提高操作效率,並提高使用者的財務知識,更具備龐大潛力,可以巧妙運用投資概念的實踐、優化交易流程及完善投資組合的構建方式,從而為投資者創造更多價值。

事實上,AI不會消失。但它絕非萬能的解決方案,亦無法取代人類的思考及創新智慧。而對投資者、顧問及資產管理專家來說,緊貼最新的AI應用發展、充分把握這項技術的潛力,再配合人類獨有獨有的專業技能及經驗,將是未來致勝的關鍵。

免責聲明

本資料所載只屬一般性資料,並不包括亦不構成投資或投資產品建議。有關資料來自首源集團認為可靠的來源,而且在發表本資料時為準確的資料,首源集團並無就有關資料的中肯、準確、完整或正確作出明確或隱含的聲明或保證。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 首源集團、其任何聯營公司、任何董事、主管人員或僱員概不就任何因使用本資料而直接或間接引致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本資料僅供一般參考,並不可視為提供全面的資料或特別建議。本資料所述意見為發件人在發表報告時的觀點,並不一定為 首源集團的觀點, 並可隨時予以修訂。本資料並非銷售文件,且不構成投資建議。未取得具體的專業意見前,任何人士不應依賴本資料內容,及/或有關資料所載的任何事宜為行事基礎。未經首源集團預先同意,不得複製或傳閱本資料的全部或部分資料。本資料只可於符合相關司法管轄區的適用法例下使用及/或收取。本資料對具體證券的提述(如有)僅供說明用途,不應視成建議買賣有關證券。

於香港,此資料由首源投資(香港)有限公司發行,並未經香港證監會審閱。於新加坡,此資料則由首源投資 (新加坡) 發行(公司註冊號碼: 196900420D)。 此廣告或資料並未經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審閱。

首源集團、首源投資、首域盈信資產管理、信衛資產管理、RQI Investors 及 Igneo Infrastructure Partners 是首源投資 (香港)有限公司的商業名稱。首源集團(註冊編號 53507290B)、首源投資 (註冊編號 53236800B) 、首域盈信資產管理 (註冊編號 53314080C) 、信衛資產管理 (註冊編號 53310114W) 、RQI Investors (註冊編號 53472532E)及 Igneo Infrastructure Partners (註冊編號 53447928J)是首源投資 (新加坡)的商業名稱。首源投資 (香港)有限公司及首源投資 (新加坡) 是首源集團投資管理業務的一部分,該公司最終由全球金融集團三菱日聯金融集團 (“MUFG”) 擁有。首源集團在不同司法管轄區內有多間公司。

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MUFG 及其附屬公司對本資料包含的任何聲明或信息概不負責。MUFG 及其任何附屬公司均不保證本資料中提及的任何投資或公司的業績或履行償還資本。本資料中提及的任何投資並不是對MUFG 或其附屬公司的存款或其他負債,而投資存在投資風險,包括收入和資本損失。

 

© First Sentier Group